您好,欢迎光临京城新安门户网站!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
古籍文献 首页 >产品中心 >古籍文献

民国诗词作法丛书(全12册)

【作  者】:汪萝川主编 【版  次】:1-1 【定  价】:¥ 9500.00 【装  帧】:精装 【分 类 号】:I207.21 【出 版 时 间】:2016年7月 【I S B  N】:978-7-5506-2396-5 【出 版 社】:凤凰出版社 【入 选 项 目】:
标签:

简介:

俗语有云:“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。”有些人的生活可以简化为挣钱和花钱,还有些人的生活中则不能没有诗歌,这两类人之间很难相互理解。但是不管大众对诗持什么看法,也不论古今诗人的生活状态如何,诗和诗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。中国自来号称诗的国度,从《诗经》算起,到现在已有至少两千多年的历史;古往今来的诗人也多如繁星,而且基本上时代越靠后诗人也越多。《全唐诗》作者有两千余人,《全宋诗》作者不足一万,明清时期应该比唐宋更多。那么当今有多少写旧体诗词的人呢?据悉,目前仅“中华诗词学会”的会员即已超过两万。而全国各地官方和民间的旧体诗词社团数量已近三千个;诗词作者总数超过百万;公开和内部发行的诗词报刊已达上千种;此外应该还有大量并未加入诗社词社的作者。如此粗略估计,当今中国旧体诗歌作者的总数大概要远远超过此前历史上的总和。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:旧体诗歌在今天仍然有着相当顽强的生命力,而从二十世纪初以来所谓的“旧体诗歌消亡论”到目前还没有成为现实。
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,即使当今写旧体诗歌的人数量再多,如果作品质量不高,那么其意义也不大。不幸的是,当今旧体诗歌创作的总体水平确实不高,非但不能与古代相提并论,即使与不久前的民国时期相比,也还差得很远。个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:旧体诗词创作不但需要一定的天赋,也需要相当的传统文化(或曰旧学、国学)根底,前者既不能强求,后者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要两者兼备自然就更困难。另一方面,由于旧体诗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的断层,具眼的诗人和诗论家也越来越少,因而整体的审美水准也随之下降,当代旧体诗的创作与批评就这样陷入一种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。

这种情况其实自二十世纪初的“新文化运动”之后就已见端倪,这或者也是当时各种诗词普及类著作纷纷出版的原因。不过传统的文言文学虽然受到冲击,但在当时旧体诗歌仍然是诗坛的主流。按《民国时期总书目》统计,所收民国作者的旧体诗词别集有250种,新诗总集别集共有900多种,但是考虑到数量极大的旧体诗词别集仍然以传统线装书的形式出版,而这些在《民国时期总书目》中都没有收录。所以大概可以断言,民国作者出版的旧体诗歌别集,总数要远远超过新诗集。本套丛书所收都以教授旧体诗词作法为主,其中不少都曾再版十余次,也足见当时市场需求之旺盛与著作受欢迎的程度。而白话文学真正全面普及直到占据压倒性优势,其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此后旧体诗词才真正到了不绝如缕的危险境地——当然,以中国之大,江湖之中自有真正的诗人,旧体诗从来都没有消亡,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也不会死去。

目前在中国“文化强国”战略之下,复兴传统文化自是应有之义,各地都兴起了一股“国学热”,旧体诗词也日益有复苏之趋势。不过如上文所言,当今的旧体诗词创作,只是数量的增加没有意义,提高质量才是关键。那么如何提高创作质量?换言之:怎样才能写出好诗?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。因为诗不但关乎作者先天的禀赋,也关乎作者后天的学习,所以即使是父子兄弟之间也不能简单移植授受。或者说,好诗不是手把手就能教出来的。那么就学诗而言,学生就比老师更重要,因为老师能教的只是诗的规则,以及一些泛泛的经验而已,其他则只能靠学诗者自己的天赋、经历和努力。陆游曾言: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”,的确深得个中三昧,有志学诗者当铭记于心。而要写出地道的旧体诗歌,首先就要熟悉旧体诗的既定规则,其次则是通过广泛阅读古典诗歌作品来积累语汇,至于最后的运用之妙,则不可言传了。总之,当年诗界革命提出的“旧风格含新意境”的纲领可以说至今仍然没有过时。

至于编选本套丛书之目的,则大略有三:

一是作为有心学诗者的入门之书。写诗不难,写好诗难。只要合乎旧体诗的既定规则,那就算“是”;至于“好”,则要复杂得多,它不能靠作者的自我认定,甚至也不能靠读者投票表决,因为具眼的读者也总是少数。然而就学诗的进程来说,自然应该先保证写出来的“是”诗,然后再追求写“好”诗。人之天赋根器与性情自有差别,本套丛书的诸位作者创作经验和教导方法也各不相同,有心者当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循序渐进,或者成功可待。

二是作为教授和研究诗词的参考之书。自从民国初年西式研究方法引入之后,中国文学研究界遂分为新旧两派。旧派往往擅长创作,也非常重视创作的传承;新派则注重文学理论之探讨、作品文本之赏析、相关史料之考证等等,创作并非其所长。如今旧派已日趋式微,而古典文学研究界兼擅创作的学者已不多见,所以当今也少有高校开设诗词创作课程,或者即使开有课程但又缺乏实用的教材。故本套丛书也可谓是现成的旧体诗词创作之教材。此外所选诸书往往在教导作法之前,有基础的理论及发展史的叙述归纳,其中也不乏学术创见可供研究之参考。

三是作为诗词创作高手的消遣之书。本套丛书的诸位作者,虽然基本都深有旧体诗的创作体会,但客观来说也未必都是当时的一流作者,其所谓技巧、经验或者也不免有“教条主义”、“经验主义”之嫌,而所谓“作法”、“门径”、“指南”云云,也不免“好为人师”之讥。只是由于民国时期诗词创作和鉴赏的整体水平高于现在,故其所言所论也自有看点。对于那些高阶读者而言,茶余饭后来挑挑毛病,或者也是一种乐趣;倘若偶有点滴之收获,自然也可算是望外之喜了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题辞


千年国粹渐低迷,有客谆谆强论诗。

斯世斯文已中落,此心此力尚相持。

金针倘度差堪慰,玉尺能量未可期。

一语辛酸聊自解:人之患在好为师。


又:

佛云有末法,沉沉将百纪。狂迷到尽期,贪慢于胡底。

黑铁易黄金,乾坤遘屯否。人寿傥能长,河清究难俟。

俗谓大中华,文明古无比。浴火尚能生,历劫终不死。

泱泱诗之邦,烂烂心哉美。千秋成崔嵬,一旦付倾圮。

斯文走马牛,本道遗溺矢。搔首徒问天,书空还拊髀。

岂曰无诗人,闻说多才子。弄文惊世俗,炫古酸颊齿。

一日得百篇,千金灾万纸。结集夸牛腰,齐贤续狗尾。

避席三家村,折腰五斗米。识荡半瓶醋,言载一车鬼。

声气仰上方,情辞哇下里。革命尊绩溪,造韵弃平水。

论境攀屈陶,破律诬杜李。雕龙枉作虫,画虎反为豕。

催眠恶频作,入耳垢难洗。覆瓿聚醯鸡,委箧招鼠蚁。

自许新诗家,人称老干体。虽多亦奚为,所诣聊复尔。

我愿后来人,知耻更知止。诗为至美文,莫作等闲技。

根器得天生,熏陶有缘起。养气由性情,积学在经史。

文心立纯良,诗教明正始。修辞必用诚,骋思何妨绮。

津关宜独游,艰阻惟自履。君怀玉待磨,他山石可砥。

江湖孕龙蛇,山林藏凤雉。入室良足多,辟疆或敢企。

区区未尽言,乞恕我无礼。予岂好辩哉,予固不得已。



总目录


01、诗法入门-游子六(上海扫叶山房1927年五版)

02、诗式-朱宝莹(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十一版)

03、诗学指南-谢无量(上海中华书局1925年10版)

04、作诗百法-刘铁冷(上海崇新书局1925年3版)

05、诗词学-徐谦(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)

06、诗法捷要-顾实(上海医学书局1926年出版)

07、学诗百法-刘坡公(上海世界书局1926年初版)

08、学诗初步-张廷华、吴玉(上海文明书局1928年18版)

09、诗学-张崇玖(新民国书馆兄弟公司1928年版)

10、诗钥-丁福保(上海医学书局1928年初版)

11、诗范-蒋梅笙(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初版)

12、最浅学诗法-傅汝楫(上海大东书局1932年8版)

13、诗的作法-胡怀琛(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三版)

14、诗学常识-徐敬修(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8版)

15、诗法指南-顾亭铠(兴业书局1933年初版)

16、绝句论-洪为法(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)

17、作诗百日通-金铁盦(上海中西书局1934年版)

18、作诗门径-范烟桥(上海中央书店1935年3版)

19、作诗百日通-顾佛影(上海中央书店1936年3版)

20、七言绝句作法举隅-冯振(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初版)

21、古诗论-洪为法(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)

22、诗体释例-胡才甫(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初版)

23、律诗论-洪为法(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再版)

24、学诗入门-王文濡(上海达文社1941年18版)

25、诗法通微-徐英(南京正中书局1943年初版)

26、诗-蒋伯潜、蒋祖怡(上海世界书局1948年三版)【无电子版,有实体书】

27、简易学诗法-徐碧波、郑逸梅(上海国光书店1948年初版)

28、旧诗作法讲话-施瑛(上海启明书局1948年初版)

29、作诗法-天虚我生(版本待考)

30、作诗法讲话-森泰次郎著,张铭慈译(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国难后1版)

31、词学指南-谢无量(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初版)

32、填词百法-顾宪融(中原书局1931年6版)

33、学词百法-刘坡公(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四版)

34、词学常识-徐敬修(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8版)

35、最浅学词法-傅汝楫(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7版)

36、词式-林大椿(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)

37、填词门径-顾宪融(上海中央书店1936年3版)

38、词准-胡山源编(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初版)

39、词曲-蒋伯潜、蒋祖怡(上海世界书局1948年三版)

40、联对作法-蔡郕(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5年出版)

电话:0551-62650718 010-83682393

微博:@北京京城新安

邮箱:wlqs1218@126.com ahxr0429@163.com

地址:北京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5号

京城新安

安徽新儒

在线留言
留言内容:
联系电话:
微信QQ:
Copyright © salebookshop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京城新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54874号-1 京ICP备17054874号-4